600分以上考生,文史类今年只有128人,去年有341人;理工类600分以上考生今年只有1574人,去年则有4773人,高分考生缩减了三分之二。440分到540分之间的中档考生63038人,比去年多了3022人,考生扎堆状况加剧。
面对以上数据,知分报志愿,考生们会有哪些为难之处呢?在经验丰富的高三老师心中,又预见了哪些典型情况呢?本报记者走访了具有多年指导高考志愿填报经验的三位老师为学生化解误区。
“中尖”力量1
以文史类为例,今年600分以上有128人,从第22名到第128名都属于在填报志愿时有点郁闷的群体。
“第23名到第36名,北大不敢报,就报复旦。可又担心前22名有人不想去北大想去复旦,压力就来了。”福州高级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说。
解法一:联系院校招生老师
福三中副校长林坚说,本省重点院校太少,外省单个院校给予的名额也很少,导致这两年我省高分考生的志愿填报过于保守。“复旦好几年都出现断档,像福三中一些高分考生原本可以报考更好的学校,大家都不敢报,非常可惜。”
林坚建议这类考生多与高校招生组老师联系:“这些外省院校老师在全省招生,对整体数据把握比较准确,他们的联系方式都有公布,把自己的考分告诉老师,他们如果说可以,基本没问题,这些老师给予的建议比较可信。”
解法二:冷热专业搭配
时代中学副校长郭杰森说,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视过高,最大限度地在自己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但选择专业时不能过于单一,一定要冷热搭配。因为热门专业的录取分高,如果只填热门专业,很可能会造成高分落榜。
“中中”群体2
本一线下25分到本二线上25分这个范围的学生,是最“正宗”的中档考生。陈杰生说,高不成、低不就是这类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名牌的高校去不了,弱一点的院校又不愿去。
解法一:拉开志愿梯度的技巧
郭杰森提醒中等考生应把精力放在普通本科院校上。避开生源火爆的院校,选择生源相对较少、知名度不太高的院校。专业选择不追求热门,充分注意学校内专业志愿的梯度和服从专业调剂。
要避开热门大城市,报考稍偏远地区的实力不错的学校能避开“撞车”,或许还能被录取上热门专业。
解法二:降一个档次,挑适合自己的专业
“适合自己的专业就是好专业,打个比方,北大的考古专业和厦大的英语专业,哪个专业更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个将来的发展道路就更宽。放低身段,降一个分数档次,挑个好专业,比过度看重学校牌子来得好。”
切线边缘3
切线一出来,就有一类学生开始犯愁,他们的成绩卡在切线上或者下几分。“比如我去年有个学生,只比本二线高1分,虽然在线上,但按照1比1.2的比例,很可能就要去本三批。”陈杰生说,这类学生报志愿,最痛苦的就是找不好自己的定位。
解法一:调整心态
“这类学生要放低姿态,不挑不减,只要能走就行,所以报志愿也不要为难自己。”陈杰生说,他去年给这个学生挑了一个武夷学院,是本二批的空档学校,于是那个原本以为要丢到本三的学生顺利地进入了这个本二批的高校。
“比切线低几分的也不愁,比如比本一线低几分,大多数考生都能高高兴兴地在本二批学校里挑个好专业,本一的分数在省内的本二学校里基本上都能挑到喜欢的专业。”陈杰生说。
解法二:留意降分或者加分的专业和院校
郭杰森提醒,处在分数线边缘的考生要特别关注那些有降分或者加分的专业和院校。
他同时建议分数低的考生,在填报专科志愿时,可以将本科院校招收的专科专业作为志愿首选,以增大直接升本科的机会。
特别提醒
按排名填报志愿
如何根据排名和考分确定适合自己的院校呢?福州高级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有个窍门:“比如你今年文史类排名3087,那么去查阅一下去年排名3087的人考了多少分;去年排名3087的人考了565分,你接着查阅哪些学校录取范围在565分上下;今年切线降了多少分,你就把565分减多少分,如果减出来的分数和你今年的考分差不多,这些学校就是你考分范围内的学校。”